2015年3月25日,“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是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在整个上海市产品安全领域的又一个成功应用案例。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工、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宗宇伟出席本次活动并发表讲话。宗宇伟主任在总结上海产研院和上海质监局现有合作成效基础上,表达了双方在产品安全领域持续合作的意愿,提出了深入探索质量大数据应用的规划。上线仪式结束后,上海软件中心服务团队对系统操作进行了现场培训,来自全市各区县质量监管部门负责人及社区志愿者等近两百位成员参与到系统的学习和应用中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构造日渐复杂,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及时、准确获取产品质量信息,运用科技手段分析、研判产品质量问题或缺陷,指导开展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去年8月起,依托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技术、资源和模式,上海软件中心、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上海市质监局工作需求,主动探索大数据在产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方向,开展“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以技术精湛的服务团队为保障,历经4个月持续奋斗,顺利完成系统的技术研发,并开始试运行。
该系统旨在为上海市质监局建立一套覆盖社区的产品质量监督和反馈体系,通过由大量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监督和反馈网络,搜集因产品质量原因造成的各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并对反馈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质监局的执法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情报。
“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的基本功能分六大功能模块,其中,社区志愿者工作台、区质量监督科工作台、市质监局管理者工作台构成了系统的核心功能。分布于各社区的志愿者通过志愿者工作台提交所收集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区质量监督科工作人员通过区质量监督科工作台对社区志愿者提交的表单进行初审和修改,并进一步提交至市质监局管理者工作台,市质监局管理者工作台是整个检测系统的指挥中心,可以对全市的表单进行查看,并可以按照时间维度、地域范围(社区、区、市)、字典类别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形成可视的统计结果图表,还可以通过消息发布功能执行监测任务(例如需对某些案例进行深入调查)的下达及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是上海质监部门创新质量监管机制,提高质量监管效能,实现质量社会共治的创新和探索,也是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软件中心积极响应“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有力行动。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正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财富,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质量大数据带来了新的挑战。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目标,在质量大数据领域展开深入的理论技术研究。在技术攻关,系统建设等应用示范工作开展的同时,通过广泛调研,从大数据概念和特征入手,深入了解国内外大数据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大数据处理工具和应用实例等,尤其是上海相关机构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上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重点研究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健全社会质量共治格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质量监管手段,改革和完善以“问题导向”为核心的质量监管体制机制。
通过持续一年的多层次、多角度调研,我们发现,除了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制约着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之外,上海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内各机构信息化系统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和科学论证,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数据开放程度较低,以邻为壑、共享难,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给数据利用造成极大障碍。因此,建立一个良性发展的数据共享生态系统,是大数据特别是质量大数据发展需要跨越的首要障碍,搭建质量大数据平台的设也由此想应运而生。
“产品缺陷及伤害信息监测系统”是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针对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安全管理的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发动社会群众力量开展产品质量监测和反馈的一次有益探索。该系统的上线,是产研院与质监局合作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互联网+”战略规划,继续开展移动应用接入、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智能判断、预警与决策辅助等关键技术研究,搭建质量大数据平台,开拓反馈渠道、汇聚优质数据、建立问题反馈机制。
1.进一步丰富现有反馈渠道,开拓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众参与的产品缺陷及伤害监测反馈渠道,开发用于实时反馈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app产品。该产品将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产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和反馈。
2.建立产品安全数据库和用户分类模型,积累产品安全和用户海量数据,实现从基础数据,有效数据到优质数据的积累;
3.基于海量数据,设计开发满足用户对产品安全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需求的智能识别、分类和分析方法。
4.建立基于移动端的问题产品信息风险预警机制,探索利用用户分类数据通过app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下达和问题产品召回信息通知。
5.构建多层次的社区产品伤害和缺陷监测体系,扩大基层志愿者队伍,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教育,培育社会群众人人关注产品质量安全的质量监督意识,让每一部手机都成为一个移动的监测点。
必须看到,目前上海的社区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试点工作才刚起步,监测系统建设还属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形成制度,有序推进。监测点的建设将朝着“系统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质量监督意识在公众中的普及,移动终端的接入、手机信息的采集、微门户的展示、智能分析判断手段的引入等各种技术将积累大量有效、优质的信息,培养起公众参与监督、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良性环境。未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产品伤害监测工作中去,共同打造“互联网+”时代的质量社会共治的格局。